面向本科生、研究生、进修生、留学生开课,团队不但“什么课程都上”,还率先从国外引进“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育形式,推广模仿教育办法、混合式教育形式和双语教育形式,做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教育改革。
“小孩生长发育缓慢且生过屡次肺炎由什么问题引起?”在《儿科学序言》《儿童心血管疾病》等PBL教育课堂上,黄国英会根据真实病例,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学生基于已有常识作答,教师进行纠正并将其慢慢地引导到课程要点,最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把握相关常识。
理论课上,他们则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育形式”,学生先观看教师提早录制的慕课视频,再参加线下的“翻转课堂”,教师环绕新的常识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展现和解说,教师点评并解答疑惑。这两种教育形式的结合不只旨在教授临床经历,还将其上升成一种临床思维,使学生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稳固常识并得到新的启示。
在团队的尽力下,《儿科学》先后被列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此外,团队还先后获得上海市教育效果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2016年,“儿科学”英语课程被评为上海市外国留学生英语演示课程及教育部来华留学生英文授课品牌课程。
医学不只与理论常识紧密相联,还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在团队看来,学生有必要与时俱进地更新常识,把握实践技术,具有同情心和同理心,今后才干成为一名优异的医师。
“儿科有其本身特点和特殊要求。”黄国英说。在他看来,儿科的特殊性在于两点:首要,儿科是“哑科”,儿童无法清晰表达本身需求,“因此儿科医师有必要培育较强的观察才能和责任感,用心查看和重视病况,否则就会错过最佳医治机遇”;其次,儿科医师要把握不同年龄阶段疾病的特征,“因为在儿童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疾病表象和体征不同,医治办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儿科医师有必要要清楚自己面对的是哪个年龄的孩子”。
在课堂上,黄国英会不厌其烦地和学生着重儿科医师的特点,但真实让学生们感同身受,还得靠实践。“只要在临床见习和实习过程中,在不同科室轮转,真实见到不同疾病后,学生重复背诵的书本常识才会具象化,深深地痕迹在头脑中。”
为此,团队一直在推广和探究以“导师制”为主体的临床实践教育——学生有理论课上学习医学常识后,进入医院展开实地见习和实习,将所学的书本常识与实践经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临床使用才能。
医学生在儿童心内科轮转时,团队成员储晨是带教教师之一。“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如出一辙的树叶,也不存在如出一辙的病人和病况。书本上学习到的理论常识,假如不通过临床实践,学生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师。临床和教育一定是相辅相成的。”她这样着重临床教育的重要性。在带学生查房时,储晨会给学生分析具体病例,深入分析病况、相关理论常识和医治思路等,经常戴着口罩,评论两三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