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院新闻

由他们来为农民看病服务应该把医疗卫生的重点

2024-07-22 医院新闻

  “上世紀五六十時代,我們村就沒有醫師。”馬文芳對回憶說,其時規劃大的公社有衛生院,規劃小的公社連衛生室都沒有,個別小公社可能有老中醫。那時老百姓普遍沒錢買藥,農人如有發燒感冒,就吃壹把谷子,喝壹碗熱水,回家被窩壹蒙,出壹身汗,就好了;假如得了重病,沒錢去城裏醫院看,只能回家等死。      缺醫少藥是其時的普遍狀況,而在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村地區,醫師和藥品更為緊缺。據統計,1964年,全國高級衛生技術人員69%在城市,31%在農村,其中在縣以下的僅占10%。而其時的人口分布狀況剛好相反,城市人口僅占1抖10,超九成人口生活在農村。      馬文芳母親就是在上世紀60時代因感染傷寒不治去世的,年僅32歲。在母親去世5天後,他8歲的弟弟又感染風寒。孩子瘦到皮包骨頭,由於沒醫師、沒藥,生病沒幾天便昏迷不醒。鄰近同鄉1分錢、2分錢地捐出了169塊救命錢,然後把馬文芳弟弟擡到了開封市人民醫院醫治,五天後,仍是去世了。      “不到兩個月的時間,俺家兩條人命。那時候我都跪到墳崗發誓,壹定當醫師,為老鄉治病,報恩。”馬文芳回憶說。      其時,新的農村衛生保健準則正在探究中。1950年8月,第壹屆全國衛生會議舉行,針對農村衛生保健,提出了“縣設衛生院、區設衛生所、行政村設衛生委員、自然村設衛生員”的設想。在加強農村基層衛生機構建設的壹起,還安排醫務人員上山下鄉,支援農村基層。      1965年1月,批轉了衛生部黨組給各地以該指示為重大政治任務,迅速安排醫療隊到農村、林區、牧區,進行巡回醫療。胸外科專家黃家駟、兒科專家周華康、婦科專家林巧稚都曾參與巡回醫療。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教授楊念群在其文章中指出,解放後的適當長壹段時間,醫療人才僅僅不定期地以救護隊的形式巡訪農村,底子無法在廣闊農村構成相對準則化的診治和防疫網絡。      1965年6月26日,在聽完衛生部的作業匯報後說:“衛生部的作業只給全國人口的15%服務,而且這15%中首要仍是老爺。廣闊農人得不到醫療,壹無醫,二無藥。衛生部不是人民的衛生部,改成城市衛生部或老爺衛生部,或城市老爺衛生部好了!”指示:“應該把醫療衛生作業的重點放到農村去!”“培育壹大批‘農村也養得起’的醫師,由他們來為農人治病服務。”
标签:
标签列表